两天前,一位七旬的老年男性患者,因头晕、嗜睡、走路失衡且无法独立行走,来到了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头颅MRI及DWI检查结果明确提示,患者存在左侧大面积小脑梗死,此时已错过静脉溶栓的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危重,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神经内二科主任黄爱莉组织带领团队进行病例讨论,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制定了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经过1周的规范治疗,患者病情逐步趋于稳定,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走路能力也日渐恢复平稳,但仍有头晕症状持续存在。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病变情况,医生团队为患者安排了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椎动脉纤细,其V4段已完全闭塞,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更为关键的是,右椎动脉起始部存在重度狭窄。
医生团队评估后指出,若不对右椎动脉的重度狭窄进行干预,患者未来发生右侧后循环大面积梗死的风险极高,极易危及生命。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姚广明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全面讲解病情的严重性、潜在风险以及多种诊治方案的利弊。在充分了解病情并信任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后,患者及家属一致同意接受支架介入治疗。
随后,姚广明副主任亲自主刀,为患者实施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开通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成功打通了狭窄血管,有效保住了患者后循环(右椎、基底、大脑后动脉)的正常供血,大幅降低了患者后循环再次发生梗死的概率。
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康复治疗,患者精神状态完全恢复,头晕症状彻底消失,能够自行平稳行走,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出院之际,患者及家属对神经内二科医疗团队高水平的精准诊治能力和贴心的医疗服务给予了高度赞扬,对医生们成功化解健康危机、守护生命健康的努力表达了由衷感谢。
左锥动脉纤细,V4段闭塞
右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解除狭窄,改善血流
健康科普:什么是椎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是一种血管疾病,它主要是指椎动脉的管腔变窄,椎动脉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等脑组织血供的重要血管。当椎动脉狭窄时,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甚至晕厥。
其成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和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血管痉挛、血管夹层、血管炎等;需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预防椎动脉或其他血管狭窄形成;初步诊断主要依靠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最终确诊需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于有症状且重度椎动脉狭窄的患者,需依靠介入手术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防止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根据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颅外椎动脉狭窄的处理专家共识对于症状性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且颅内血管代偿不佳,建议及早行血管支架植入术,彻底改善颅内血供,预防脑梗死发生(30天内再发脑梗发病率减为1.1%)!
指尖新闻、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禹哲
编辑: 王禹哲
责任编辑: 李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